*近,能源圈正在被一個詞霸屏,那就是“可燃冰”。原因很簡單,中國可燃冰已經試采獲得成功,這一消息如同深水炸彈般在全球能源領域炸裂開來。
近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xù)穩(wěn)定產氣的國家。在可燃冰試采成功之際,**中央、國務院也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參研參試單位和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fā)表示,能夠成功實現這種有益礦物質開采的事實證明,在理論基礎和相關技術方面中國取得了****的成功。
中國技術****
據了解,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長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在燃燒后,可燃冰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正是由于可燃冰有著常規(guī)能源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全球大國競相研究開采手段。就在5月份,幾個大國都發(fā)出了有關可燃冰的消息。除了中國18日宣布在南海試采可燃冰成功以外,美國于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鉆探研究,日本也于4日宣布從近??扇急刑崛〕隽思淄椤?
據悉,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正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其中,美國、日本每年可燃冰開發(fā)投資額分別約10億、6億美元,已占據先機。中國可燃冰勘察研究較發(fā)達國家晚近20年,但近年來已取得長足進步,就目前來看,中國開采實力已處在世界前列。
“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成功,我們是優(yōu)先搶占了領跑和技術高地,實現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fā)上的領跑。它將會是繼美國**頁巖氣**之后的,由我國**的天然氣水合物**,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崩罱鸢l(fā)說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袁嵐峰指出,從科學到技術**要經歷知其然(發(fā)現現象)、知其所以然(理論理解)、造其然(技術上可行)、利其然(經濟上可行)的4個階段。中國這次可燃冰突破的意義,就是讓利用可燃冰達到了“造其然”的階段。
“可燃冰作為潛在的可能改變人類能源利用格局的產品,長期以來,以日本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國外科研團隊一直走在勘探開發(fā)的前列,本次試采成功可謂舉一國之力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卓創(chuàng)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能源經濟專家、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中心特約研究員張良福指出,此次我國連續(xù)穩(wěn)定試開采可燃冰成功,表明我國在可燃冰的勘探、開發(fā)、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能源格局將產生巨變
中國一直是個“多煤、貧油、少氣”的國家,在如今環(huán)保形勢趨嚴的環(huán)境下,煤資源利用的局限性太大,而可燃冰很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
有分析指出,此次中國可燃冰的試采成功,對于破解中國能源困局意義重大。這意味著中國的可燃冰采集技術已經過關,在能源利用上又多了一條新途徑,有助于在高速發(fā)展國民經濟的同時較少環(huán)境的污染。
對于可燃冰可以緩解我國能源使用壓力,這是基于我國可燃冰豐富的儲量。
“我國是可燃冰資源儲量*多的國家之一,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凍土帶,通過先后15年的調查和評級,南海海域預計有740多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青藏地區(qū)又發(fā)現了35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未來探明的可燃冰可能還很多。”金聯(lián)創(chuàng)市場分析師苗瑩瑩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據研究表明,中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約相當于1000億噸油當量,而南海海域是中國可燃冰*主要的分布區(qū),其中有近800億噸就在南海海底。隨著中國對于南海的把控能力不斷增強,南海地區(qū)很可能成為中國的主要可燃冰來源。
有專家認為,儲量巨大以及可燃冰的高能,可以有效降低中國對于海外能源的依賴。同時由于南海到中國大陸的距離遠比中東等產油地近得多,在未來局勢緊張之時外部勢力難以阻斷。因此,可燃冰的成功試采對中國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劉廣彬指出,全球可燃冰儲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米,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來看,可供全球使用1000年,遠超目前的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天然氣儲量??扇急谌蚍植驾^為廣泛,基本全球靠近海岸的海域均有分布,一些高原凍土帶也有資源分布。
“分布廣泛,儲量巨大。正是這兩大基礎優(yōu)勢使得可燃冰備受大國追捧。此前,美國憑借‘頁巖油**’領跑全球?,F在,誰會領跑‘可燃冰**’無疑將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從目前的可燃冰開采技術層面來看,中國已經處在領跑位置?!?中國建筑(9.000, -0.07, -0.77%)西北設計研究院新能源設計研究中心運營部經理楊超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有分析指出,“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為可燃冰的商業(yè)化開發(fā)鋪路,將對我國能源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同時緩解煤炭、石油等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實現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可燃冰全球儲量驚人,如果能夠實現商業(yè)化開采,將深刻改變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
商業(yè)化尚需時日
客觀地說,可燃冰作為一種可能**未來的能源,我國能在其開采上實現重大突破,是可喜可賀的大好事。但話說回來,可燃冰要真正實現商業(yè)開發(fā),產生經濟效益,估計還尚待時日。
阻擋可燃冰商業(yè)化的**個“攔路虎”便是其成本。
“可燃冰開采成本高昂。當前中國南??扇急_采費用達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氣達6元/立方米,而常規(guī)天然氣本身開采只有不到1元/立方米,整整相差6倍。當然未來隨著技術成熟改進,可燃冰的開采成本可降至0.77元/立方米,但是要有較長的等待時間?!泵绗摤撝赋?。
從技術的發(fā)展路徑來看,此次試采其實更多是一種技術上的儲備,說明我們可以做到了。按有關部門的說法,可能在三五年內將安排**次試采,之后再考慮商業(yè)化路徑。而且,從開采的成本來看,如要實現商業(yè)化開采,成本也需要不斷下移。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劉科認為,天然氣氣田在有氣的地方鉆井之后就會因為壓力差自動噴出來。但是,可燃冰是種蘊藏在海底或冰山下的固體,并不能采用自噴的方式開采,而需要采用其他成本更高的方式讓天然氣從固體的可燃冰中釋放出來,這需要能量的加持,因此成本較高。
除了成本之外,此次試采做到了**生產和環(huán)境友好,而**和環(huán)境問題通常被認為是可燃冰開采的重大挑戰(zhàn)?!拔覀冞@次試采成功只能算是初步成功,按照每天一萬立方米以上的產能是成功的。如果是每天2萬立方米或者更高的的目標,是否還能做到**生產和環(huán)境友好,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林伯強分析指出。
劉廣彬表示,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本次連續(xù)開采成功只是可燃冰勘探開發(fā)過程中的一小步,距離真正的商業(yè)化開采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扇急_發(fā)過程中面臨的地質**、可靠運輸、環(huán)境沖擊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從目前來看,可燃冰商用化仍需要大量的時間。按照我國可燃冰的開發(fā)時間表,可燃冰預計2020年前后完成勘探調研和技術準備,2030年前后完成海上商業(yè)化試采,而到大規(guī)模海上商業(yè)化試采的時間則可能要到2050年前后。
對此,李金發(fā)透露,下一步,試開采團隊將繼續(xù)在附近海域進行2-3個不同礦區(qū)和類別的試開采工作,積累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yè)開發(fā)打下基礎。